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时候,有的被称之为喜丧,喜丧是指什么?
一,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时候,有的被称之为喜丧,喜丧是指什么?
是指办喜事与办丧事。
所谓“喜丧”是指年高有德之人无疾而终的去世之人的丧事。它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全福:去世的人对自己的父母尽了养老送终的责任;去世的人后继有人,子孙满堂。2.全寿:在平均寿命比较低的古代,至少要活到七十岁以上,八九十岁是理想的全寿标准。3.全终:去世的人不是久病卧床,不是飞来横祸而是无疾而终。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妥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
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习惯,丧事披麻戴孝已经近四十年不兴了,纸扎也头一年取消,花圈数量也限制死者近亲属。从1976年开始兴火化,戴黑袖章,用骨灰盒,淘汰大棺木。近亲属子孙媳女戴有“孝”字的袖章以示亲近。
办丧事,酒席是少不了的。
丧事是悲哀不假!但人死不能复生,发送老人上九天,仪式越隆重,越显子孙孝贤!“未入三尺土,先上九重天”,“永远孝思”。男子棺材头写“寿”字,女士写“福”字。
原来都是三天丧。现在提倡两天丧。
这都是正常死亡者的办事程序!四十年前,下午三点出丧,兴火化以后,中午一点出丧。
死者上有长辈的人,自来两天丧,出丧必须中午十二点以前!
黄河以北本是德州市,依然跟我们这里四十年前差不多,到现在还大兴顾用乐队吹唢呐,点歌曲,弄纸扎等等!
全称应是婚庆喜丧,这是一种乡俗称謂。其中包括婚嫁、寿庆、新宅乔迁、高中入学,参军入伍等这都是高兴欢喜之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举杯庆贺这是情理之中。唯独这去世不好怎么表达,古稀以上可说是寿终正寝,无疾而终,但终归是一伤心悲绝之事,不好怎么称谓。在我们这里自古传统称其为:白喜事:以有别于上述喜庆的:红喜事:故在老人过世后的:入土为安:的全过程中包括报信给亲友,选择入土地点方位,出殡的时间日期等统称为:办白喜事:。这中间村人乡邻来帮忙都是不讲条件,没有报酬的。久而久之竟形成了一句人付出努力没有任和收入和成果之事被称为:帮白喜事忙的俗语了。
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时候,有的被称之为喜丧,喜丧是指什么?
在人们的眼中,丧事本身是一件让人悲痛的事情,按理来说,一般出现丧事的家庭都是比较沉痛的。可是在农村,人们却把有些丧事称为“喜丧”,而且这种丧事办理的时候,还真是有些“喜事”的模样,敲锣打鼓、摆宴请客,可以说是非常热闹了。那为什么会这样呢?什么是“喜丧”呢?
其实咱们在农村生活,对于“喜丧”的事情并不少见,一些家里老人去世的话,村里人都会用“喜丧”来安慰其家人,说老人享福享够了,活的岁数也不小了,这个年纪走,走的也安详,没受罪,不算啥丧事,是“喜丧”。
所以咱们可以从这种说法看出来,并不是什么丧事都可以被称为“喜丧”的,只有到了一定岁数、享了福的老人无疾而终才算是“喜丧”,也就是说逝者必须福、寿兼备。
在《清稗类钞》一书中的“丧祭类”中有记载:“喜丧”,“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谓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虽说人们在办理“喜丧”的时候,一些看似“喜庆”的仪式会让人们不习惯,但是这种所谓的“喜庆”之中却深藏着家人的悲伤,以及对逝者尊重和悼念。
骏景——殷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永修手游提供的农村办理红白喜事时候,有的被称之为喜丧,喜丧是指什么?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