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战场上论功行赏,将军是怎么确定每个士兵杀了多少敌人来进行赏赐的?

古代打仗战场上论功行赏,将军是怎么确定每个士兵杀了多少敌人来进行赏赐的?

一,古代打仗战场上论功行赏,将军是怎么确定每个士兵杀了多少敌人来进行赏赐的?

古代是有赏赐,但我觉得一个一个确定每个士兵杀了多少敌人,然后再去进行赏赐的有,但难度较大。要理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先来看下古代军队中的可能的几种赏赐原因,以及赏赐的方式、范围等等。

第一种:获得胜利,君王赏赐,全体有奖,属于阳光普照型

在古代,通常君王对于打了胜仗的军队都会很慷慨,并且一般有自信的君王甚至会提前准备好丰厚的奖赏,用马车驮着跟随在军队后面,为的就是一旦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对军队进行赏赐,让他们感受到皇恩浩荡。

这种情况下,君王想要的是奖赏全体军士,无论有无军功,只要在此次的出战之内,都可以获得奖赏。所以,这个时候,作为将军,是没有必须要去统计每个士兵杀了多少人的,因为奖赏就是人人都有,见着有份。


第二种:战争不利,将军为激励士兵而设立的特定的奖赏

战争是残酷的、艰难的,有时候大军被横亘在面前的城池或者地方军阵所阻拦,硬是不能前进一步。此时,作为将军,便会在国家奖惩制度之上,设立一些战时特殊的赏赐。比如,第一个登上地方城楼者、第一个己方军旗插上城楼者、第一个攻入城门者、第一个凿穿地方船底者、抓着地方奸细者、缴获重大情报者等等军功。

这种情况下,将军其实也是没必要确定士兵杀了多少人,因为是否奖赏的很清楚,完成上述标准则进行奖赏,公平公正,就看士兵有没有勇气及魄力去完成。


第三种:士气低迷,甚至有逃散可能,需要振作军士时候的奖赏

当士兵们不知道为谁而战,当士兵们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当士兵们都想着保全自己生命活着回家的时候,将军就需要拿出诱惑。而这个诱惑,就是明晃晃的赏赐,能看的见摸得着的赏赐,是可以越勇敢就可以获得越多的赏赐。

这种情况下,将军就会根据国家设立的制度或者己方军中设立的军工奖惩制度来对每一个士兵进行单独的奖赏。这种制度,根据过往的记载,大致就是以杀敌数量来进行奖赏。而统计一个士兵杀敌数量,有时候并没有那么容易,比如下面2中常见的记载杀敌数量的方法。

1️⃣统计士兵上交敌方首级数量,按数量进行赏赐

古代战争中,士兵们通过获取敌方首级,来区分各自的军功,一个首级代表着杀了一个敌人,战争结束后就可以去军中登记而换取奖赏。

古代,确实有很多军队中是以这种方法计算的,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其实很有难度。

首先,刀不经用:

古代的刀的制造工艺本来就不好,刀刃很容易就弯曲变形,而人类的头骨、脖子处有坚硬的骨头,用古代那种水平的刀或者其他武器,我想割不了几个首级,刀就彻底废了甚至断了,刀都废了,还怎么打仗。

其次,没时间割:

我们自己杀过牛羊都知道,把动物的头与躯体分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需要耗费一定时间去砍、切、各,有时候遇到那种硬的筋或者大骨头,往往要反复好多下才能成功。而古代战场上,你来我往,很多时候敌我双方白刃战斗贴身在一起,互相交叉了都。这个时候,士兵没有太多时间去慢慢悠悠去割下敌人首级,而且,一旦你投入在了割首级中,很有可能下一个秒那个士兵就会被敌方所杀。

最后,携带不便:

古代士兵本来为了防护就穿着盔甲,如果要是杀一个人,为了军功就砍一个首级,那么厉害一点的士兵过一会可能身上就有5、6个敌方的首级。而这首级都是有重量的,无论是绑在身上,还是挂在脖子上,那都是一个巨大的累赘,影响着士兵的行动。而在战场上,行动力不便的士兵很有可能因此而葬送自己的性命。

2️⃣统计士兵上交敌方耳朵、鼻子数量,按数量进行赏赐

这种统计数量,可以说是第一种,即“割首级”方法的改良版。

与割首级方法比,它有几个优点:

首先,容易割,割耳朵或鼻子,大致仅需要几秒钟时间。

其次,携带方便,身上挂钩布兜,一个正常士兵的体力,装几十个耳朵或鼻子,完全可以。

所以,这种方法,更为广泛,也就成了流传最广的统计士兵军功的方法。

但是,它也有个漏洞,就是可以冒充军功。比如,古代出现了一些士兵,战争开始后,不屈冲锋杀敌,反而到处找尸体去割耳朵或者鼻子,最后拿去换奖赏。更有甚者,甚至提前去旁边村落,割一些流浪汉或者老百姓的,冒充地方,因为耳朵鼻子是看不出敌我的。

于是,出现了第三种统计方法,军功主薄,一个专业的军功记录着。

3️⃣靠军中主薄,去真实记录战场士兵的杀敌数量。

军中主薄,一般会下放到最小作战单位,或者最小作战单位的上一级。他与士兵们一起冲锋,但他不带武器,只带纸笔,随时观察士兵的杀敌数量,并如实记录在本子上,战争结束后,进行统计,并以此交将军进行奖赏。

同时,古代对于冒领军功的惩罚也很严格,为了弥补主薄记录的不全,战争后,根据敌人尸体会和主薄进行一个类似对账的过程,尸体和主薄记载的对的上则没问题,对不上就需要询问每个士兵自己记得自己的杀敌数量是多少,看到旁边的队友杀敌数量是多少,等等,最终得出一个较为真实的数据。

总结:

所以,古代的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战争胜利将军是会对全体将士来一个奖赏,然后对于第一个登上城墙者这样特殊的勇士有个特别奖赏。

对于那些正常冲锋杀敌的士兵,将军统计其杀敌数量,一般有以计取首级数量、计取所割地方耳朵或者鼻子数量,以及军中特定军功主薄即专业记载者的记载等方法来确定士兵军功,以便轮功行赏,或者三者相结合。

无论如何,在古代,只要你是勇敢的士兵,只要你有功劳,不怕不被发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勇士总有一天是可以靠军工成为将军的。我

阅读古代战争时书,你会看到战争的血腥味,这种血腥味一直流传道现代战争。

打仗将军一定会鼓励自己的士兵英勇杀敌勇往直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为了给英勇善战的士兵应有的奖励,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对一个士兵的奖赏的凭据是你打打完仗,向自己的上级军官交出多少个头颅。这些就被军中的主簿勘察后记在账上。后来杀敌后把头颅割下别在腰上行走不便,不利于继续战斗,就有将军给每一个士兵发一个皮囊,作战时杀死了敌人就把耳朵割下来,战后清点耳朵来记功。后来发现打仗时杀死了敌人把头颅割下,把耳朵割下是很费事的,而且影响继续作战,等打完仗回来,发现自己都不知道那个敌人是自己杀死的。为了抢割头颅自己的人开始打了起来。这时的将军会按照部队作战队形划分的小分队,打扫战场时把没有割下来的头颅交给队长上报集体战功,领集体奖励。

那时候的军队对战功有严格的规定和纪律处分,对虚报战功者杀无赦。敌人战死了多少,军中主薄都有详细的记载,必须与个人和小集体的数量对起来。没有人敢拿自己的生命冒功。那是军队里有监军,监军是为皇帝工作,不受将军的制约。将军要想上报军功首先要过监军这一关。古代军队里的将军和监军是互相之约的关系。

当然杀敌数量肯定有误差,奖赏肯定有不公平之处,这也是没有办法做到公平。具体原因只有一个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是复杂的,作为今天的人们只要知道这么回事就行了,你或专家想要调查出具体哪一个战役确切死了多少人是太难了,根本没有准数。

古时一般是用首级来记功的。这是从秦商鞅变法留下来的办法。

商鞅变法设二十级军功爵。得军功爵的办法就是在战场上获取对方的人头。因与级别相关,被称为首级。

在现今考古发现的秦时竹简中,就记载有秦军士兵因偷盗首级打官司的事情。

在战斗中割首级会耽误事,因此有的将领会在战斗前发布命令,不让割首级,奖赏另算的方法。比如尔朱荣破葛荣的战役等等。

也有用割下来的敌人的鼻子和耳朵记功的。比如蒙古军与欧洲联军一战,光耳朵就割了七个皮袋。日本在朝鲜之战中,割下来的鼻子在日本建了个鼻塚。

但中国还是以割首级为主。直到满清末年也是如此。比如在中法战争中,台湾之战,两支清军对抗法军。前一支小胜,正在追击。得知后一支清军到来后,不但不参战,还割下来阵亡法军的首级去上司处报功。当时勃然大怒,两支清军火拼,倒便宜了法军。

到了现代,从古代延续下来的割首级记功的办法已经废弃了。

已经连续回答了几十个答案了,全部是用手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请大家关注我,留下你的宝贵意见。


最早是割掉首级挂在身上,后来也有割掉耳朵以此来计数

秦国时期,士兵是通过割掉敌人的耳朵,来记功。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永修手游提供的古代打仗战场上论功行赏,将军是怎么确定每个士兵杀了多少敌人来进行赏赐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