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叙一下大秦开国到一统天下的艰难历程?(大秦开国成为秦国国运)
一,讲叙一下大秦开国到一统天下的艰难历程?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秦朝的统一中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是在分裂割据的局面下进入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利用割据夺取政权,在各国内部各行其是并改革,这对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有利的,但随着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的日益展开,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的利益,便强烈要求打破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就有许多人主张统一,孟子的“定于一”,荀子的“四海之内若一家”,韩非的专制集权思想都是其中的代表,即要求统一的表现。统一已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战国时代,各国发展不平衡。初期,发展强国都在东部,秦国相对是落后的,只因东部改革先行一步。但到中期,东部各国逐渐由强变弱,秦国后来居上。主要是东部国家改革受限,而秦国改革更为彻底,自商鞅变法以来,提倡耕战,鼓励生产,小农经济得到稳固发展,经济持续向上,使秦国很快国富民强,无敌天下。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国不仅财力雄厚,政治局势也颇据优势。荀子曾到秦国,亲眼目睹的是:“百姓朴”,“百吏肃然”,朝廷“听决百事不留”。称赞秦国是“治之至也”。
秦国对其它六国的这种优势,其实在秦始皇之前就基本形成了。李斯入秦后劝说秦始皇:“灭诸候,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秦始皇亲政后,抓住有利时机,及时组织力量展开了统一六国的强大攻势。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离间、各个击破的策略。
公元前230年,秦国首先灭掉了邻近的韩国。赵、魏两国受迫,无力抵抗,相继灭亡。不久经过激烈的战斗,灭掉楚国。靠近秦国的四国逐一被攻灭,“近攻”的战略顺利实现。而后,秦国直指当初“远交”的燕、齐。公元前220年灭掉燕囯,公元前221年灭掉齐国。十年之间消灭了东方六国,完成大秦统一。
秦的统一,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促进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全国统一及其所带来的历史进步,秦始皇作出了重大贡献,从此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一直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
(图片均来自网络)
二,大秦开国功臣
都说秦二世而亡,这一点确实是事实。但是,正如提问者说的,秦朝一直到统一六国,是经历了一个非常痛苦和艰难的过程的。
我们不说秦穆公时期的壮丽时期。我们从秦献公开始说起。秦献公时期,东方的魏国、齐国甚至韩国,都要比秦国强大。而且东方的几个国家动不动就打秦国。
在和东方六国交锋的过程中,东方几个国家国力强盛,而且武器也比较先进,而秦献公的士兵呢?有的草鞋都是破的,兵器是一些耕地用的农具。士兵也不行,因为秦国太穷了,小孩老人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秦国的这种状态,在秦孝公时期也没有多大改变,秦孝公跟着父亲一起征战过,他深知国弱被人欺负的道理。为了聚集能人,秦孝公可以说真的是礼贤下士,在虚怀若谷求贤的决心下,东方六国的人才纷纷来到了秦孝公的麾下。
其中,就有著名的商鞅。商鞅和秦孝公堪称知音,秦孝公对商鞅的变法也是鼎力支持的,在商鞅的帮助下,秦国制定了著名的军功制度,因为军事上的强大,秦国的各方面实力有了一定的进步。
后来,秦国经过嬴驷和嬴稷两代人的发展,才有了逐步的强盛,此时的秦国战将齐聚,白起就是秦昭王时期著名的战神,在这些人的帮助下,秦国一天比一天强大。
后来又经过几代君王的励精图治,秦国成为了西方的一个大国,因为祖宗好几辈子的努力,到秦始皇这一代的时候,秦始皇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有了统一六国的壮举。
都说近代有百年国耻,其实,秦国也不例外,秦国是一个饱受别人欺负的国家,它同样经历了长达上百年的国耻,知耻而后勇吧,秦国几代人的忍辱负重,最后终于迎来了统一天下的心愿。
而且秦始皇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中国的统一王朝中,笔者最喜欢的朝代之一就有秦朝,这个朝代坚韧不拔,而且隐忍不失信心,在艰苦努力的同时,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从这一点看,历经苦难的秦朝,迎来自己的辉煌,这一点是让人深深地敬佩。
三,大秦成立多少年
秦之起源
遗址是“活着”的历史,出土的文物不会撒谎,根据考古研究表明,秦并非出自西戎。秦与戎两个部落的居住地犬牙交错,但秦、戎两部落的遗址里出土的文物风格却迥然不同。秦文化主要来自于周文化,戎人文化则来自于寺洼文化。而且,秦景公大墓的发掘出的一个编磬上有铭文“高阳有灵,四方以鼐”,帝颛顼号高阳,黄帝的孙子,故而秦乃是华夏民族的一部分,秦始祖很可能是黄帝的后人。《史记·秦本纪》当中也记载道:”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
秦景公墓出土的青铜器
事实上,秦地大部分地区本就是周人的领土,上面生活着许多周人,这些地方是后来才被西戎占领的。所以,周人其实才是秦国故土的土著民族,西戎是外来侵略者。秦人征服西戎地区,乃是收复故土,而非侵占西戎领地。至于说秦人乃是戎人一脉,则更是对于秦人的偏见。要知道,秦人与戎人乃是世仇,两个部落之间厮杀不断,征战不休,斗争十分残酷。
位列诸侯
不论是遗址里出土的文物,还是史书上的记载,都可以看到秦之先人的悲壮。后世人常只是将秦之先祖说成是给周王牧马的民族,但秦人若只是善于牧马,周王又如何能对他们如此厚待?实际上,周王将秦人先祖分封在秦地,就是让他们抵御西戎。
西戎悍勇,与他们争夺领土无异于与猛兽争食。秦人与西戎几经征战,数代秦人领袖死在西戎人的手上,才终于让秦人在环境恶劣的西陲扎下了根。西周灭亡时,秦襄公举兵营救西周,与西戎死战,立下赫赫战功。周平王即位以后,对秦襄公允诺道:“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史记》)
就这样,秦人继续与西戎交战,谋求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直到公元前677年秦迁都城至雍城,经过秦人近百年的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秦终于占据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自己崛起的第一步。
称霸与衰落
秦穆公时期,秦国广招人才,“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在由余和百里奚的协助下,秦穆公击溃西戎中最强大的部落陆浑戎,并击败了强大的晋国,实现了称霸,使得秦国成为春秋四大强国。
可是秦国崛起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秦穆公死后,秦国陷入内讧,君王不贤,臣下相争,最终不敌强敌晋国。三家分晋以后,本是秦国良机,但这时秦国已不复秦穆公之强,光是魏国就数次大败秦国。吴起率兵连败秦国,将河西之地侵占,秦国屡次举国反扑,但均被魏国击败。若不是赵魏反目,秦国可能早已被魏国灭亡。
变法图强,不断崛起
孝公即位之初,深感秦若民穷之痛,为了国富民强,秦孝公下求贤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史记·秦本纪》)卫国人卫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愤而离魏,投奔穷弱的秦国,教孝公以霸道之术。秦孝公力排众议,以卫鞅为大良造。就这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拉开了序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国力大增,《史记》记载:“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周天子封秦君为方伯,秦国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
秦孝公死后,秦国的旧贵族势力反扑,秦惠文王为了缓和矛盾,将商鞅车裂。然而,商鞅虽死,但秦法未亡,秦惠文王继续施行新政,不断对外扩张。
秦武王死后,惠文王妾芈八子之子嬴稷夺得王位,是为秦昭王。经过数十年的励精图治,秦国大败天下诸侯。公元前260年,白起在长平坑杀四十五万赵军,赵国自此一蹶不振,最后一个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对手被击溃,秦国横扫六合、统一天下已成定局。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秦王嬴政即位以后,先是平定嫪毐之乱,然后铲除了吕不韦。嬴政掌权以后,任用李斯等人,正式开启一统天下的伟业。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嬴政耗时10年,兼并了东方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诞生。
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
四,大秦帝国从开始到结束的帝王
秦国立国的开端,得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说起。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当幽王真有事的时候,诸侯们没来,但是时任西垂大夫的秦襄公带兵勤王了,只是来的有点晚了。
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
新任周平王为了避免都城再次被破,决定迁都洛邑。这个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秦襄公头上。
周平王到洛邑之后,决定“重重”赏赐这位有功之臣。于是,大手一挥,为秦襄公晋爵诸侯,同时封给秦襄公一块地盘。
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
但是吧,这块地盘不是唾手可得,得秦襄公自己争取一下。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虽然是一张“空头支票”,但是周天子第一次承认了秦国的存在,这就是大秦立国的开始。
不得东出自秦襄公立国之后,直到秦穆公当政,整个秦国没什么大事发生。
穆公执政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人,秦国终于有了一点点天下强国的样子。恰在此时,晋国内乱,秦国趁机扶持晋文公上位。
秦国扶持晋文公上位,本想为其称霸诸侯扶植一个助力,却送出去一个霸主。终晋文公一世,秦国始终活在晋国的阴影下。
好不容易等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以为时机已到。于是趁晋国大丧期间,出兵晋国,结果被按在地上一顿毒打。
秦穆公不服,再次出兵,又被打了一顿。
秦穆公越打越气,心想:我还就不信了。
这回可算是赢了,结果第二年的时候,又被晋国打了一顿。
四年,秦缪公大兴兵伐我,度河,取王官,封殽尸而去。晋恐,不敢出,遂城守。五年,晋伐秦,取新城,报王官役也。
秦穆公一看这形式,就转头收拾西戎去了。
总得找个能打过的顺顺气啊!
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自穆公之后,至孝公之前,秦国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逐渐变强孝公执政后,决心改变“诸侯卑秦”的状态。于是任用商鞅,开始轰轰烈烈的变法之路。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初步有了崛起之势。
孝公去世,惠文王执政。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却保留了商鞅变法,避免了人亡政息的悲剧。同时任用张仪等人,游走于东方诸国之间。又拿下巴蜀之地,扩充了秦国的粮仓。为秦国的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惠文王之后,武王在位只有三年, 不说也罢。
武王之后,昭襄王上台,这是个狠人。他任用白起、范睢等人,在军事上,对东方诸国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此时,又逢乐毅伐齐,把齐国打的元气大伤。到昭襄王晚年,秦国一统天下之势已成。
昭襄王之后,孝文王、庄襄王在位时间都很短,不提了。
一统天下秦王政上台后, 由于年龄小,由吕不韦摄政。吕不韦虽然是商人出身,但是政治才能还是有的,他稳住了秦国的大好局面,走稳了一统天下的最后一步。
秦始皇亲政后,完了一统天下的夙愿。
五,大秦帝国成立多少年
在公元前9世纪,一个叫非子的人为周朝王室养马,得到了一小块封地(现在甘肃一带),100多年后,非子的后人秦襄公帮助周平王抵抗西戎进攻,于是周平王把这块土地升到了诸侯的地位。
这就是秦国的前身。秦国成为诸侯之后,终于与东方列国平起平坐。但由于地处苦寒边远之地,一向被东方诸国看不起,“国际”上根本不把秦国视为平等成员,不让他参与诸侯之会盟,而是把它看做未开化的野蛮人部落。
地域歧视自古就有。然而越是出身卑微越有昂扬的斗志,古今中外莫不是如此。
当时社会的动荡越来越加剧。各国的新兴军功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纷纷要求政治改革,于是掀起了一场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当时的变法浪潮恰似现在的互联网浪潮,抓住了先机的国家很可能成为新兴大国。
这其中当然不乏很多热血青年,就像现在的创业者。
公元前362年,21岁的热血青年秦孝公成了秦国君王,他耻于秦国的落后状况,看到这股变法浪潮,也决心进行二次创业!于是向全天下发出了求贤令,最终从国外请了一个CEO,叫商鞅。
当时,中国历史已经从“春秋”过度到了“战国”,大家先从字面理解一下,“春秋二字听起来多么浪漫,而“战国”听起来多么残忍,没错就是这种区别。在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只要你服我”就可以了,大家虽然都想当老大,但是不会互相侵吞,而且还会尊敬周朝天子。而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你死我活,老子要活就非得灭了你不可,丛林法则开始在中国盛行,因此对于战国时期人们看来,他们简直生活在一个“末法乱世”。
商鞅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弱肉强食”的年代,当时儒家思想已经不再被人们追捧,极端的乱象造就了他极端的人格,他奉行的就是法家思想。
2
百家争鸣的盛况也在此时急剧萎缩。天下的知识分子、有才之士已经不再像老子、孔子和庄子那样追求价值和思想,而是热衷于能够迅速获取功名的权术。有志气的年轻人都在寻找一种短、平、快的创业捷径,这种情况跟现在极其相似。
比如,除了商鞅之外,还有像苏秦、张仪等等这样的“上进”青年,鬼谷子既是他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天使投资人,他们在埋头苦学了很多现实、务实的道术——纵横术之后,开始出山创业、打天下。
以德治世的时代已经过去,胜者为王的思想更为流行。
商鞅上任秦国CEO的第一天,董事长秦孝公就对他说:“我只想最短的时间把公司做大、做强、做上市!仅此而已!”
商鞅说:“我志就在此!”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是商鞅的创新名言,他们两人闭门谈了三天三夜,达成了秦国发展的两个十年战略规划:
第一个十年计划是努力发展“农业”,储备粮食,把年轻人都赶到农村去开垦荒地,奖励耕织,这是打基础阶段。
第二个十年计划是发展“军事”,调动大家上阵杀敌的积极性,把所有的生产成果都转移到战场上。
在第一个十年计划里,商鞅废井田、开阡陌,鼓励垦荒、奖励耕织,小农经济开始兴起,这确实是社会的进步。
但是商鞅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确保从民间财富到军队资源的完全传输。必须保证对民间资源的强大汲取能力,才能不断发起并打赢战争。
总之一切都为了能打仗、打赢仗而做准备。
3
这里有两组学者统计的数据,第一个是战争动员率,秦国成功动员了其总人口的8%到20%,而当时的古罗马共和国仅能动员1%,希腊提洛同盟也仅为5.2%。
第二个数据是:从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之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完成统一),全国共有96场有大国卷入的战争,其中秦国发动了52场(占54%),并取得了48场胜利(占92%)。

这样的秦国,简直就是成为一个战争机器。
这就好比一个公司为了做大做强,不惜一切大家让大家加班。
为达到目的,商鞅采取了以下重大措施:
其一,打击传统贵族。
要知道在先秦时期,国家实行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很多土地、民众资源都掌握在贵族手里,而不受君主直接控制。传统贵族控制了社会大部分资源,就会阻止国家行动的一致性。
很多公司也是这样,新上任的CEO都会将公司原来的管理层解散,然后自己组建管理层,实施他的一套新战略。
为了彻底拆散当时的传统社会结构,商鞅甚至用成文律法,强制解散大家族,然后推行“无军功不授爵”的制度,奖励新兴阶层——好战分子,他是怎么奖励的呢?
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斩获两个敌人“甲士”首级,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释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隶,也可以转为平民。杀敌人五个“甲士”可拥有五户人的仆人。打一次胜仗,小官升一级,大官升三级。
而且在军中,由于爵位高低不同,每顿吃的饭菜甚至都不一样。三级爵有精米一斗、酱半升,菜羹一盘。两级爵位只能吃粗米,没有爵位的普通士兵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军功爵还是可以传子的。如果父亲战死疆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真是一人得军功,全家都受益。
看到这样的激励政策,是不是有点摩拳擦掌了?想想看吧,如果一个人靠正常奋斗去买房子、娶老婆、养孩子,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而在秦国当兵砍掉一个敌人脑袋,就可以给500平米房产、田地一顷、还有仆人。如果你穿越到2000多年前的秦国,肯定会去“当兵发财”了!
据后人统计,秦在统一过程中斩杀的六国人数在150万以上。像白起这样擅长打“歼灭战”的将军出现在秦国是很正常的。因此秦国在先秦典籍中一般都被称为“虎狼之国”。
总之,商鞅的转型升级就是要让大家为了打仗而打仗,始终坚持以“打仗”为中心,这就彻底破坏传统社会的组织架构,于是当时秦国涌现了很多新兴贵族,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军功造富”运动。
当然这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为他打破了传统固化的社会,使很多底层百姓看到了上升的希望。但是这也是撕裂式的财富重组,野蛮、粗鲁。底层人们翻身的方式,除了废井田、开阡陌之外,更重要的是奖励军功。然而善于打仗并不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这就是“军功造富”和现在的“互联网造富”的本质区别,互联网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打仗杀人只是一种更加野蛮的行径,反而是文明的倒退,这是核心问题所在。
其二,拆散、弱化人民
在商鞅看来,国家要富强,民众就要愚蠢。他认为除了农耕和作战,其他行业如隐士、学者、游士、手艺人,这些人的想法太多,容易提升人民的文化和意识,让农民见异思迁,对国家稳固不利,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有个焚书坑儒的政策,其实当时商鞅就向秦孝公提过焚书的主张,不过100多年后才被秦始皇彻底执行。
这就好像一个公司总是担心员工自己去创业,而采取一切措施压制他们的聪明才智,让他们变成只会耕地的牛,现在看来这真荒唐,因为只有员工强大了,公司才能强大,公司要做的是用一个怎么样的机制发挥大家积极性,而不是生硬拴住和压迫。
商鞅“垦草令”的基本内容就是8个字:全民皆农,灭绝百业。
商鞅不会因战功、农耕以外的任何理由奖赏百姓。为了让大家死心塌地的埋头种地,它还阻止商业,商鞅禁止粮食贸易,不许有雇工现象,杜绝劳动力市场,让你不种地就没饭吃。想做生意?重税!重税!再重税!让你无利可图,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他规定商人的雇员必须服役,而且秦国的脏活、累活、送死活,统统商人先上,这让秦国商业急剧倒退。
这就是商鞅“国富民弱”的核心逻辑:民众贫穷,国家才能富强。国家要定时的去打仗,否则饱暖思淫欲,民众就会有在耕种、打仗之上更高层次的东西;商鞅把这称之为“民平则慎,慎则难变”,商鞅还明令“民无得擅徙”,禁止百姓擅自迁居,以上统称为“一民”的政策。
另外就是要控制包括土地、山林、盐铁在内的核心资源,实行严格的“国家授地制”,“山泽之利”等资源全部归国家掌控,除此之外连私人旅馆不许存在。这就是“一山泽”政策。
所以商鞅在最后遭到清算而出逃的时候,拒绝商鞅投宿的旅馆前台,其实是个非常有职业道德的国企员工,当然这是后话了。
商鞅就这样为秦国缔造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和一群“呆萌”的百姓。在商鞅死后约80年,荀子西游秦国的见闻是:这里的百姓都很愚昧、顺从,他们目光呆滞,躲避官府。
显然,此时的秦国百姓都成了一个个随时待命的棋子,这使秦国动辄能够出兵发动大规模战争,或者征发上百万人营造宫室陵墓。

4
究其本质,商鞅变法就是要把秦国民众统统变成两种人,一种是农民,一种是战士;一个只会耕地的牛,一个只会拼命杀敌的狼;一个在后勤,一个上前线,为战争服务!而且农民和战士都必须愚昧无知、卑贱贫穷,这样才能用爵位和财物之类的小恩惠让他们服从。
所以:商鞅和他的老板秦孝公都是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者,为了理想中的大国崛起,无论执行怎样难以理喻的政策,都在所不惜。
对很多公司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执行力”。实际上这种公司最多是表面强大、执行力强,绝不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商鞅变法最大的进步在于,他让土地得到了流通,最大化地被开垦。同时那些既得利益者失利,让那些一无所有的草根有上升的通道,他打开了那个固化的社会,让民众看到了升迁的希望。
商鞅变法能够成功,在于他紧抓问题核心:在当时的世道,能打才是硬道理!他用简单的、易于操作的、见效快的办法,折腾出一个杀气腾腾的秦国。抓农业,等于打仗有了保障;抓军事,是为打仗做好准备。
所有少年得志的创业型公司,都有要颠覆一切、横扫一切的原始诉求,更何况秦国一直被忽视和歧视。所以秦国在发迹之后,拼命去消灭传统的东方列国: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前228年,灭赵;前226年,灭燕;前225年,灭魏;前223年,灭楚;前222年,灭燕;前221年,灭齐。短短9年时间即完成统一。

5
这种野蛮式的发展路径可以使一个国家在最短时间变成一台战争机器,但如果把它作为长期国策,必定会溃败。商鞅指挥下的秦国,其文化、商业模式和市场定位等只适应“打天下”的阶段,如果依然用这种方式治理天下,必然大乱。
秦国统一中国之后,应该安抚天下,立刻对“战争机器”的国家进行转型升级,但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让其还在这条不归路上狂飙,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修万里长城、建阿房宫、修陵墓,依然还是采取原来的路线。
大秦帝国已经是统治者了,却还把自己当成掠夺者。
于是,一句 “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反秦势力。大秦帝国虽然实现了千秋霸业,但只维持了14年就宣告破产,然后“六王毕,四海一”。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永修手游提供的讲叙一下大秦开国到一统天下的艰难历程?(大秦开国成为秦国国运)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