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

《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

一,《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

千万别小看晋绥军这支队伍,尽管在“山西王”阎锡山的手中,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只能算中等偏下,但在民国军界却是“人才辈出”。莫说楚云飞当一个小小的第89师少将师长,晋绥军出身的高级将领中除阎老西外,成为战区司令长官和“剿总”总司令的也不乏人在,比如曾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的商震。



阎锡山在中原大战失败下野后避居大连,山西省长由他的老部下商震出任,商震由于出身陕军和功高盖主,其实早已失去阎的信任,与晋绥军中阎锡山的嫡系将领也是矛盾重重,为此一口气撤换了25个县长。在阎锡山的幕后操纵下,山西军政两界发起了“驱商运动”。商震怒而率领旧部9000余人东出娘子关,自此脱离晋绥军系统。

蒋介石对文武双全(精通英语)的商震早就有意延攬,立即明令其为第32军军长,既给枪又给钱,很快发展到3万人马。从1933年长城抗战开始,商震历任第2军团长、第20集团军总司令、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委会办公厅主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等职,陪同参加开罗会议,鬼子投降以后再出任驻日军事代表团团长,妥妥的的中央军嫡系大员。




《亮剑》給楚云飞设置的身份是黄埔五期毕业生,事实上在黄埔开始办学的1924年,阎锡山还跟着北洋政府瞎混呢,所以黄埔早期的山西籍学员真心不多,黄埔一期秘密投考的几人中出类拔萃的只有徐帅,其它赵荣忠、郭树域等人要么过早战死要么另谋出路。

四期以后学员数量虽有增加,但返回晋绥军任职者仍然寥寥,类似于楚云飞这样的少壮派军人,转投中央军是非常可能的,这是因为:



阎锡山的部队并不重用黄埔生。


阎锡山虽然“算是”国民党,其实是见风使舵的投机分子,他把晋绥军更看作是自己的私人武装,多用保定系山西籍军官,以及系统内培养出来军事干部,什么学兵团训练团的,甚至是任人唯亲:“学会五台话,就把洋刀挎”。因此对于国民党正统教育出来的黄埔生并不感冒,从抗战时期到解放战争,阎锡山身边的骨干将领没有一个黄埔生就是明证。

延伸说来,《亮剑》中楚云飞拥兵5000仍然是个上校团长,其实剧中暗里已经说明阎锡山并不真正的信任和重用他。





蒋介石坚持不懈挖掘阎家墙角。

阎锡山虽然在1931年以后不再扯旗反蒋,但他毕竟是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对蒋介石统一军政的方略而言,仍然是必须打击和削弱的对象,有机会下手绝不客气,当然也包括对山西军官团的挖墙角。不止是商震,晋绥军重将徐永昌,投奔国民政府后官至军事委员会军令部长,是抗日战争时期“军委会四巨头”之一,1945年9月2日曾代表中国在密苏里号上受降,位高而权重。

还有我们熟悉的晋绥军第35军军长傅作义,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逐渐脱离阎锡山在绥远自成体系,抗战末期已是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与二战区阎长官平起平坐了,及至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在华北的军职已经高于“老东家”阎锡山,这三位陆军二级上将衔“中央大员”皆出自晋绥军门下,很是说明问题。



鬼子投降后一批杂牌军嫡系化。

抗战胜利后在整编全国军队的进程中,确实有一批地方派系的部队被吞并和嫡系化,其中川军数量最多,比如最后增援淮海战场的第20军、孙元良他叔掌握的第47军等部,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分划到各战区作战期间,被逐步同化和“中央化”的,有粮有饷有装备,何乐而不为?而阎锡山的晋军在日寇的打击和重庆的挤压下,到1945年只有10万余人,官多兵少的情况也造成一些将领外流。

所以无需去考证《亮剑》里楚云飞的什么历史原型之类的,他的履历更像是蒋阎关系的一个缩影,山西籍黄埔生的一个代表,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文武双全的黄埔生存在,蒋介石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挖到中央军去,给个师长当当没什么了不起。再者说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参战部队几乎全部是中央军,如果楚云飞不到场,李云龙跟谁演对手戏去?

看过电视剧《亮剑》的人都知道,与李云龙纠葛颇深,战功也十分卓著的国民党军将领楚云飞,原来是山西王阎锡山晋绥军的团长,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他却成为了蒋介石中央军的师长,为什么不属于同一派系,楚云飞却能够在国民党中央军中任职,并高升为师长呢?

楚云飞

这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姑且不说楚云飞是黄埔军校五期出身,本就属于蒋介石最信任的嫡系,单就楚云飞在抗战期间卓越的功勋,就足以让他进入蒋介石的眼帘并极力拉拢。

因为,一旦楚云飞选择加入中央军,对于蒋介石而言,他不但多一名才华横溢、功勋卓著的大将,同时也极大削弱了老对头阎锡山的实力,简直是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民国时期,各军阀头子为了牢牢的控制麾下的部队,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类似办军校、强调血缘,甚至使用封建迷信、宗教等手段,也屡见不鲜。而他们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强调地域之别。

军阀割据的民国

因此,在山西王阎锡山的部队中流传着“会说五台话,才把洋刀挂”的说法,因为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蒋介石也有重用浙江人的传统。这也是为什么楚云飞明明是黄埔军校出身,却回到山西晋绥军中任职的主要原因。

但是,地域之别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罢了,并不是说你与哪个军阀头领是老乡,就一定会被重用,能力依然是军阀们最为看重的一点。因此,在国民党中央军中也有许多非黄埔、非浙江人出身的高级将领。

而蒋介石中央军能够不断壮大,其实也是蒋介石不断的挖各军阀墙角,增强自身实力,削弱军阀实力的有直接关系。

蒋介石

北伐胜利之后,成功占据大半个中国的国民政府,分为了四大派系,分别为占据西北的冯玉祥西北军;占据华北各省的阎锡山晋绥军;占据广西、湖南、湖北等省份的桂军,和占据了江浙地区的蒋介石中央军。

但是,虽然占据了中央政府的大义,但由于崛起太快,根基薄弱,此时蒋介石的中央军,在国民党四大派系中实力并不占优势,兵力也比之西北军更远远不如。

然而,蒋介石就在接下来的数次大规模军阀混战中,都奇迹般取得了胜利,甚至在中原大战中,以一敌三,击败了冯玉祥、阎锡山和李宗仁的联军,获得了辉煌的胜利。

国民党三大新军阀

中央军能够不断的扩大兵力并取得胜利,与蒋介石不断招揽各军阀的将领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此之后,蒋介石“挖墙脚”的手段更是炉火纯青,这也成为蒋介石不断削藩,削弱各地军阀实力增强中央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因此,无论是十年内战期间还是抗战期间,或者到了解放战争期间,蒋介石从未停止过削弱各地方军阀势力,抗战爆发之初,非中央军的杂牌军,占据了当时中国军队2/3的兵力,然而到了抗战胜利时,非中央军部队已经不足全国军队的一半。

楚云飞不过是无数个主动或被动投靠蒋介石中央军将领们中的一员。他既不是军衔最高的,也不是兵力最强的,甚至算不上最优秀的。随着各军阀部队中优秀的将领不断被挖走,各地方军阀部队势力也因此不断衰落。按照这种趋势,如果没有共产党,蒋介石的确有可能真正的将当时的中国由名义上统一做到真正统一。

穿着晋绥军军服的楚云飞

因此,虽然“山西王”阎锡山一直牢牢控制着山西,但是,晋绥军中依然有多名大将先后离开了阎锡山,选择加入中央军。例如曾为阎锡山立下大功的原晋绥军将领商震、徐永昌等人,在中原大战之后选择加入中央军。

阎锡山是十三太保之一、以善守闻名天下的傅作义,后来也离开阎锡山派系,解放战争期间担任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拥有4个兵团、12个军、52个师,麾下约60多万大军,其实力比之老东家阎锡山,只强不弱。

同样出身晋绥军的傅作义

因此,楚云飞投靠中央军,其实一点都不奇怪,这既是蒋介石增强中央权威、削藩的结果,也是阎锡山打压晋绥军内部非嫡系部队,使得楚云飞等一大批才华横溢,却不受信任的将领心灰意冷,转投他方的必然结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楚云飞的原型,可能是晋绥军的陈长捷。

其实对于蒋介石来说,对于人才的重用是不分派系的。

比如著名的大将薛岳,本来是粤军投资张发奎的部将,跟随张一直反蒋。

老蒋打垮张发奎以后,由于人才难得,将薛岳收归麾下,一直给予重用。

实际上,直到抗战之前,国内军阀还是很多的,蒋介石中央军不过60万,想要剿灭他们难度很大,只能借机利用。

到了解放战争期间,仍然有大量的地方军阀将领,有的是自成体系,有的则被蒋介石收归己用。

比如著名的黄百韬,是军阀徐源泉的手下,曾经在北伐战争中和蒋介石交手。

抗战期间,黄百韬在军阀鹿钟麟麾下服役,担任。因才能出色,被蒋介石重用。1941年,他任第三战区参谋长,1944年,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最终成为兵团司令。

黄百韬是标准的杂牌,他的上级徐源泉是著名的狗肉军阀张宗昌的部下,属于鲁军系统,是国内军阀部队的笑柄,一般认为没有战斗力。鲁军的成分复杂,很多团长级别都是原来的土匪出身。

而黄百韬却被蒋介石重用,发给他面见的通行证的序号是14,相对数百名高级军官来说已经非常靠前。

除了这两人以外,例子还有无数。

以晋绥军的军长陈长捷为例,虽然抗战中颇有战功,但人际关系不好,在山西混的并不好。无奈下,他改投傅作义麾下,也受到蒋介石的重用。

蒋介石任命陈长捷为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及天津警备司令部司令。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天津攻城战中被俘。

晋绥军别看体量小,能量可不小,我认为,在民国时代最有面子的大军阀,非得桂系和晋绥军莫属。

桂系是打仗打出来的,晋绥军是玩出来的,其实我个人感觉,晋绥军要比桂系更加的成熟,因为在解放战争后期,桂系的政治手腕真的不怎么滴。

剩下的军阀,统统都是渣渣。

别在这里和我说提川军,川军打仗也就杨森。

为什么说晋绥军行

因为晋绥军人才多啊,看看当时民国有几个上将(包括一级和二级):阎锡山,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

一个军阀里连一级上将加上共五人,这个数,是可以和桂系分庭抗礼的。

其他军阀,也就一到两个上将。

所以这么看,晋绥军人才还是挺多的,徐永昌成为军委会四巨头,商震是军委会外交大拿,傅作义最后是绥远和华北的大佬,晋绥军的这个左右逢源,可见一斑。

小说中说楚云飞是黄埔五期,在1945年的时候被选去陆大镀金,既然去陆大溜达了一圈,也就成了蒋校长的弟子。

第89师这个师的番号是假的,因为第89师始终是汤恩伯的部队,而电视剧中第89师在杜聿明的系统,邱清泉的麾下,和汤恩伯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他是杜聿明远征军军事集团的一员,中央军嫡系是没跑了。

楚云飞这段历史虽然是编的,但是还真有杂牌军出身的将领可以当上中央军的王牌部队的师长。这家伙,和楚云飞走的几乎是一个路子。

但是楚云飞毕竟是编剧安排的

楚云飞是假的人物,今天讲一个真的人物,比楚云飞还混的厉害,王牌中央军某军军长。这人是安徽人,肯定不是黄埔出身,他的学历只是在中央军校进修过,不过也算是蒋校长的弟子,但是却是蒋军中央军嫡系部队的军事主官。

他是老保定,却不是国军保定军校出身将领中的中坚力量,他早年跟着张宗昌干,后来成了皖军旅长,他打满抗日战争全场,所带部队成为抗日虎贲之师。

他是谁?

这里把谜底揭开,他就是第74军第三任军长,施中诚。

安徽杂牌军出身

施中诚在抗战初期还不在第74军,南京保卫战的时候第74军下面是第51和第58师,那个时候施中诚还是第57师的一个旅长,刚刚从上海撤下来,一个旅的部队被打的够呛,但是淞沪会战是打满全场了。

第57师是纯杂牌军出身,不光是杂牌,还是多路杂牌,汇集孙传芳五省联军,直鲁联军组合而成,老长官是陈调元,皖军总司令,所以说,第57师的出身还不如晋绥军,晋绥军虽然是北洋军演化而来的新军阀部队,但是第57师是妥妥的北洋军旧军阀部队,被蒋介石收编后也就是名义上的中央军,这种部队俗称半中央军,正常来讲都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似乎和黄埔系统的中央军有着天生的种族生物隔离。

第57师能变成纯中央军部队,也是个很能打有关系,当然了,除了能打,还得会玩政治。

第57师在抗战前期当杂牌军的时候,除了练兵很强外,当时的师长阮肇昌走陈诚的后门,这个门子走的是非常的成名,居然把第57师变成了最初的十个调整师之一,第74军这时候都不是,手里还都是汉阳造呢。一个半中央军的杂牌部队戴上了德盔,德盔可是一个象征啊,可见第57师的路子走的多么正。

这个时候,施中诚在当旅长。

施中诚淞沪会战打的不错,也就成了第57师的师长。

1938年6月,施中诚指挥的第57师在经过短暂整补后投入到武汉会战。当时的施中诚并没有想到,他会因为之后的田家镇保卫战而被报纸报道为“铁军施指挥官”。

武汉会战,施中诚打的挺狠,因为第57师战斗力强劲,因而被编入第74军。

这是第57师由杂牌转化为中央军嫡系的开始,也是第74军这支“三五铁军”辉煌历程的起点。

富裕婆家的穷媳妇

当时的第74军,都是黄埔才俊,可能网红张灵甫团长现在的名气都比施中诚大,相比黄埔军校毕业生云集的第51师和第58师,杂牌军第57师实在显得落魄。

第57师参加了淞沪和武汉两大会战,德械师打成了德盔师,又变成了无盔师,虽然早先经历了调整,但是没有大的靠山,和施中诚等杂牌军官兵有如贫苦家出身的小媳妇,小心翼翼地去应对富裕婆家的每一个人。

因为在蒋军收编杂牌军的过程中,把杂牌军掺进中央军进行消化等手段屡见不鲜。在这一阶段中,施中诚和第57师的大部分官兵对第74军的其余友军都抱着极不信任的态度。

第57师参加南昌会战时,谨慎小心的施中诚甚至命令将第74军军部下发的每一条作战命令都照抄一遍留作备案,以防战后因命令执行问题而产生不利于第57师的情况。施中诚的这种隐忍低调和谨慎小心的性格可见一斑。

还得靠实力

杂牌军真的不好混,有什么辛酸,可以问问施中诚和黄百韬这样的将领,很多事,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有了自身能力,也有了第74军这个平台,很快施中诚就在此闪光起来,在南昌会战以及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施中诚表现抢眼,所以,施中诚得到了一个晋升军长的机会。这个机会,对他完全融入中央嫡系是个跳板。

军长王耀武对于施中诚的非常的赏识和信任,并最终举荐施中诚外调到第100军担任军长。

第100军是新成立的,隶属福建绥靖公署。

第100军在浙赣会战中损失惨重,原军长刘广济被撤职查办,施中诚得以在100军履新。

自此,施中诚终于绕了一个大大的圈子把自己绕成了中央军。

第57师新任黄埔一期老资格师长余程万,后面的事都知道了,第57师8000虎贲死守常德的故事。

主力军军长

1944年3月,王耀武在升任第24集团军总司令后辞去第74军军长一职。由谁来继任军长成为一个难题,内部可以争夺军长之位的黄埔嫡系人选颇多,王耀武有意让副军长李天霞升任军长。但李氏当时长期负责后方征兵工作,离开一线部队日久,加上流传有不少负面新闻,使王氏担心李天霞接任军长后会引起非议,从而引发第74军内部长久存在的小派系之争。

因此,在第74军享有一定资历和威望,且派系色彩几乎不存在的施中诚成为接任军长的合适人选。

自此,施中诚完成打怪升级,把自己的杂牌血统换上了嫡系血统。

施中诚职务军衔为中将军长,铨叙军衔为陆军少将,1948年晋升铨叙陆军中将。

抗战胜利之后,第74军主力开赴衡阳接受日军的投降。

不久之后,施中诚又奉命率领所部开赴首都南京,成为继新6军之后第二支进入南京的军级部队。此后,施中诚又奉命兼任首都警备司令,使第74军又因此得到了“御林军”的名声。

所以说,杂牌能成为中央军的师长,除了会搞关系,还必须得能打,楚云飞是,施中诚更得是。

抗日悍将楚云飞能从晋绥军分配到中央军的王牌师,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抗日战争后晋绥军大量被中央军兼并;其二、楚云飞黄埔军校的身份与众不同;其三、楚云飞个人的军事能力出众。基于以上三个原因楚将军升任中央军89师师长,25军军长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抗日战争中,全国各地军阀皆纷纷抗日,服从中央政府的调遣。蒋介石趁抗战需要,不断的将地方军阀进行压缩、收编,进一步削弱了各地军阀的实力,比如战后四川军阀就式微了。晋绥军在抗战期间被蒋介石分划成阎锡山、傅作义两部分,楚云飞是阎锡山的直系部队。在抗战中,晋绥军虽然英勇抗日,但仍然不断的丧师失地,最终只能守住晋西地区。抗战胜利后,山西部分地区被中央军直接控制,楚云飞应该是这个时候被中央军收编著的。

楚云飞是黄埔军校五期毕业生,蒋介石算是楚云飞的校长,而中央军的主要军官大部分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民国时期关系十分重要,有同校之谊可以更好的上升,可以得到校长委员长的大力提拨。比如胡宗南将军,在抗战中战绩不好,可以说是屡战屡败,但是因为他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受到蒋委员长的高度重视,所以一路提拨,成就了民国军事上的五个第一。楚云飞的黄埔军校身份可以让他在中央军中如鱼得水,故他能当89师的师长。

最后楚云飞也算是一个悍将,军事素质十分过硬,政治觉悟十分高,在抗日的大局上一点含糊,在对三民主义的信仰上一点不动摇。楚云飞可以算是国军中的一名佼佼者,他到中央军中任职,凭着他的出色能力,自然能步步高升。楚云飞这样的军事将领,无论到那支军队中都能受到重用,何况他有黄埔军校的光环在头顶上!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永修手游提供的《亮剑》中,晋绥军部队出身的楚云飞,为何能够成为中央军队的?详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